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近日多地調整了公積金政策。
3月17日,海南省住房公積金管理局發布公告稱,根據相關要求,結合海南省實際,重啟受理個人商業性住房按揭貸款轉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此外,3月15日,成都住房公積金新政正式實施,公積金貸款對象擴大,不再需要成都戶籍;公積金貸款累計次數不得超過兩次。
在樓市調控總體基調不變的前提下,公積金政策由于與信貸政策緊密相連。被認為將成為“一城一策”、各地落實主體責任背景下,保護剛需,成為調整公積金的關鍵所在。
滿足剛需成首要追求
近日,有部分城市發布了住房公積金2018年年度報告,比如像廣東的佛山和東莞、貴州的安順等地。
根據佛山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的《佛山市住房公積金2018年年度報告》中數據顯示,貸款方面,2018年佛山發放個人住房貸款0.91萬筆、40.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93%、45.30%。至2018年末,該中心累計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96.77億元,貸款余額246.04億元,分別比上一年末增長11.47%、8.11%。
這被認為與佛山此前樓市火熱有關,按照佛山住建局累計統計的數據顯示,2018全年佛山新房住宅成交量套數約16.47萬套,環比上漲52.9%。
實際上,由于2018年二三四線樓市火熱,不僅是佛山,部分發布了住房公積金報告的城市,其過去一年的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額增速均顯著高于其貸款余額增速。
以安順市為例,截至2018年末,當地累積發放個人住房貸款4.31萬筆75.35億元,貸款余額48.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2%、11.22%、5.66%。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繳存余額的94.45%,比上年減少10.77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已有一些城市,根據公積金繳存狀況頒布了新的公積金政策,且政策松緊程度不一。多位受訪人士均向21世紀經濟報道提出,與2018年流動性壓力較大導致多地政策收緊不同,2019年初以來的公積金政策調整,多以滿足剛需和普通改善需求打擊投機為主。
比如,3月17日,海南重啟個人商業性住房按揭貸款轉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在海南省行政區域內購買新建商品自建住房,且尚未結清個人商業性住房按揭貸款的,在具備住房公積金購房貸款條件的情況下,將個人商業性住房按揭貸款轉換為住房公積金貸款。
海南方面對此舉目的的解釋是“為了減輕繳存職工的負擔”。
天津則在2018年8月發文要求職工將域外公積金轉入本市的應先在本地先繳滿半年之后,在3月初繼續收緊了公積金政策。
該政策要求外地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在天津購買首套住房,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時,應支付不低于購房全部價款60%的首付款。
成都的政策被認為,保護剛需意圖為明顯。
3月15日成都開始施行的公積金細則里,一方面取消了異地貸款職工需具有成都市戶籍等規定,但另一方面,又提出借款申請人在首次公積金貸款結清后,可再次申請公積金貸款,但公積金貸款累計次數不得超過兩次。
北京為何放寬?
在眾多調整了公積金政策的地方,“樓市風向標”北京的政策變動為引人注目。
3月中旬,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集中回應了近期公積金12329服務熱線中,涉及公積金的查詢、貸款、提取等諸多方面的熱點問題。
其中,在回答“貸款購買京外住房是否可以申請提取,如何提取”的問題時,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指出,使用商業銀行貸款及使用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北京市行政區域外住房的,繳存職工及配偶應無北京市行政區域內購房提取記錄,并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提取:一是購買本人及配偶身份證、戶口簿所在省內住房;二是繳存人及配偶在京無房,購買天津、河北省內住房或購買親屬所在地住房。
對于使用商業銀行貸款及使用異地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北京市行政區域外住房的,繳存職工不能在北京行政區域內有過購房記錄,同時將異地提取的范圍,在原有的戶口所在地和戶口所在省份省會的基礎上,增加了天津、河北兩地范圍。
這被認為放寬了北京此前堪稱“史上嚴”的公積金政策。2018年9月13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的通知》和《關于落實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住房公積金歸集服務水平的通知》。這兩份通知涵蓋了包括“認房又認貸”、“繳存額度與繳存年限掛鉤”、“異地購房不能隨意提取”等限制條件諸多的條款。
有北京國有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按照2017年的數據,北京公積金繳存額度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二,其公積金流動性一直比較充裕。而北京之所以在2018年調整公積金政策,更多是為了配合整體樓市調控,是在給樓市“打補丁”。而此次北京對公積金政策的調整,同樣有配合都市圈、城市群等區域戰略的意圖。
國家發改委今年2月發文指出,要在各大都市圈內部推動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常住人口全覆蓋,提高住房公積金統籌層次,建立住房公積金異地信息交換和核查機制,推行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和異地貸款。
3月18日,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隨著國家提出加快都市圈建設,在中心城市、大城市限購等政策比較嚴格不會放松的背景下,鼓勵這些城市的職工在周邊地區購房,一方面可以防止公積金的過度沉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動都市圈內部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的一體化發展,“北京的做法在未來會成為一種趨勢,也是必須要做的”。